作者:转自-国家疾控 时间:2025-03-28 点击数: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于2025年3月27日(星期四)15时,围绕“春夏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和健康提示”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室主任、研究员白莉出席,并答记者问。
国家疾控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副司长
席晶晶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疾控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
刚刚过去的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近日,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教授在北京市日坛中学调研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全国各地也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了全民参与、全社会参与结核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最近一段时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但是,随着天气的回暖,人群聚集和频繁流动也为一些传染病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今天,我们将围绕春夏季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回答各位媒体记者的问题。同时,为广泛传播健康防护知识,提升公众的疾控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我局今年在每场新闻发布会都会结合季节交替的规律,来为大家介绍传染病防控的一些情况和科普知识。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先生;
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先生;
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慧女士;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女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室主任、研究员白莉女士。
我是今天发布会的主持人、国家疾控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副司长席晶晶。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在提问之前先通报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新华社记者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
刘清
工人日报记者
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张慧
人民日报记者
一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将处于较低流行水平。全国流感的流行强度持续下降,4月份将回落至非流行季水平;但根据既往的监测结果,南方部分省份可能还会出现夏季流感流行季,流行峰值强度一般低于冬春季流行季,新冠将继续呈平缓波动态势,需高度关注国际和本土新冠病毒变异动态;其他监测的呼吸道病原体已经或将陆续进入非流行季节。今年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麻疹疫情反弹,我国麻疹报告病例数也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3~5月是麻疹发病的高峰期,预计部分地区报告病例数将进一步增多,但整体仍将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二是蚊媒传染病将进入流行季。综合考虑全球和周边国家疫情形势、气候变化等因素,疟疾、登革热等疫情的境外输入风险增加,但引发疟疾本土传播的风险较低。4~5月出现登革热本土病例的风险将上升,流行期登革热疫情波及的区域及报告病例数量可能有所增加,部分省份存在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
三是肠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与往年同期相近。目前诺如病毒感染仍处于高发期,根据往年的监测数据,一般进入4月份后疫情将逐渐下降,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将呈上升趋势。
此外,猴痘、人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仍将处于散发、低发态势,但需高度防范猴痘Ⅰb亚分支疫情境外输入及引发本土传播的风险。
整体来看,春夏季仍将呈现多种传染病共同流行的态势。在继续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全国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可控。
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谢谢您的提问。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如果是在空气流通性比较好的环境当中,比如在户外或者空气流通好的房间,含有结核菌的飞沫会很快被稀释掉。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是短时间接触,感染的风险是相对较低的。如果与肺结核患者有过近距离的接触,还是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了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乏力等症状,就要及时就医排查。
中新社记者
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
刘起勇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记者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
常昭瑞
谢谢您的提问。鼠疫是一种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特点,主要通过病媒生物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鼠疫主要是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鼠和旱獭是其重要宿主,旱獭就是常说的土拨鼠。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着广泛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活在这里的土拨鼠是鼠疫耶尔森菌的重要宿主,人们一旦近距离接触这些动物,就很容易被传染。随着天气转暖,土拨鼠冬眠结束,逐渐开始了地面活动,加上草原旅游的热度攀升、人员流动性增大,人与动物接触的机会增多,鼠疫也进入了季节性高发期,公众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
健康报记者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室主任、研究员
白莉
谢谢您的提问。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随着春季气温回升,部分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监测数据显示,每年3月以后,有毒植物、毒蘑菇以及微生物等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显著上升。
中国妇女报记者
谢谢您的提问。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以5岁以下儿童感染为主。既往监测结果显示,每年4月份开始我国手足口病的病例数逐渐增多,5~7月份是发病的高发季节。随着气温回升,手足口病的病例数会逐渐增多。不过,家长们也不必过于担忧。首先,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为轻症,预后良好;其次,科学防护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感染风险。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我国登革热疫情受多种因素影响,防控形势还是比较严峻复杂的。一是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增加。近年来,全球登革热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2024年全球报告登革热病例1400余万例,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疫情持续高发,我国输入病例数量较2024年同期明显上升。二是本土疫情防控难度不断加大。气候变暖、降水增多等气候变化,为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伊蚊,提供了更加适宜生存的条件,给蚊媒控制带来极大挑战。此外,部分登革热病例早期症状不典型,发现难度大,存在隐匿传播的风险。当前的疫情形势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持续抓好登革热防控。
中国日报记者
谢谢您的提问。我国部分省市和部分周边国家为登革热防控的重点地区,公众如在登革热流行季前往,一要做好物理屏障防护。尽量选择配备有纱窗、空调的住宿环境,夜间睡眠推荐使用蚊帐。二要掌握科学驱蚊措施。出门前在衣物外表面喷洒0.5%氯菊酯长效驱蚊剂,裸露皮肤使用20%避蚊胺驱蚊液,每4小时左右补涂一次。三要注意环境卫生清洁。清理住所内外废弃容器、花盆托盘等的积水,减少蚊虫孳生。
环球时报记者
今天想请问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内,我们看到世界范围内一些国家的麻疹疫情有所增加,我国的麻疹流行情况怎么样呢?如何做好防控?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并维持高水平接种率,是阻断麻疹病毒传播、防控麻疹疫情最有效的措施。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以乡为单位的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大多数地区接种率超过了95%,为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全国麻疹报告发病率持续维持在百万分之一以下。今年以来,受全球麻疹疫情形势、国外输入病毒传播、个别地区防控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麻疹疫情有所抬头,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羊城晚报记者
天气渐热,蚊子开始“安营扎寨”,请问普通蚊子也能传播登革热吗?如何有效清除家里蚊子的“老窝”呢?
谢谢您的提问。不同种类的蚊子生活习性、可传播的疾病是不一样的。我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蚊子是库蚊,但它并不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登革热由伊蚊传播,在我国主要是两种,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分布最广,它分布于我国的25个省(区、市)。大家可以看到,相比于库蚊,白纹伊蚊身上和腿上都有明显的白色斑纹,我们通常称它为花蚊子。
封面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是,很多人在出现腹泻症状时会选择先自行用药,请问此举是否可取?另外,出现什么情况应该及时就医?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腹泻是常见病,引起腹泻的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性因素,也包括食物中毒、食物过敏以及肠道功能紊乱等非感染性因素。如果自行服用药物,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因此,不建议公众自行盲目用药。
谢谢,因为时间的关系,下面再提最后两个问题,请提问。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想问一个大家日常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可能经常会往冰箱里面放食物,很多老人认为食物在冰箱里放几天都没关系。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春夏季往冰箱里储存食物和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另外,对于一些食品安全隐患,请给我们做个提示。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冰箱几乎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必需品,经过多年的科普,大家也对“冰箱不是‘保险箱’”这句话耳熟能详了。如果我们在使用冰箱的过程当中操作不当,可能会加速食物的腐败变质,不仅会浪费食物,还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最近天气转暖,大家出门踏青、聚餐旅行较多,请问在预防传染病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进入春夏季,特别是最近将陆续迎来清明、五一以及端午等小长假,公众户外活动、外出旅游以及亲友团聚增多,在亲近大自然、交往团聚的同时,我们要做好预防传染病的相关准备。
提问环节就到这里,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
来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
编辑:张曌
审校:王小雪 王倩
Copyright © 1998-2008 学院网站.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长江路80号 邮政编码:47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