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初春换季养生

作者:校医院 时间:2012-06-10 点击数:

寒冬即将过去,春天悄悄来临,又到了冬末初春的季节。我们的身体也面临着换季的变化,对养生保健来说,这是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P>  起居有常以养阳,防风御寒</P>
<P>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与四时相应,因此四季养生总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谓“阳”指阳气,相当于人体的动力、活力;“阴”指阴精,相当于体内的营养物质基础。冬属阴,春属阳,冬末春初是由阴转阳的过程,人体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阳气不足,需加以扶持,以顺应春天万物开始生发的转变。这一时期,虽然气候开始转暖,但乍暖还寒,甚至出现倒春寒,昼夜温差大,起居生活要特别注意防风御寒。</P>
<P>  在冬春交替之际,感冒患病的人数常常直线上升,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和体质较弱者,稍不注意就惹病上身,打针吃药,苦不堪言。究其原因,一是春季气候回暖,病毒、细菌容易滋长传播;二是刚到春季,很多人就迫不及待地脱下棉袄,而体质较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风寒而受凉生病。</P>
<P>  感冒多发,如何防止?从外在来说,俗话说的“春捂秋冻”,可以作为我们预防感冒的穿衣指南;从内在来说,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才是根本。随着天气转暖,我们要逐步增加户外运动的时间,吸收天地之精华来补充阳气。适合当季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太极、打球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以怡情养肝。老年人运动,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若运动量过大,则会使津液消耗过多,损伤阳气。另外出汗过多,毛孔开泄,也易受风寒。锻炼时要注意,肢体不要过于裸露,以防着凉和损伤关节。此外,进入春季自然界万物苏醒,人体机能也开始活跃,这个时期皮肤非常敏感,加上春季多风,花粉、尘埃、动物皮毛容易扩散,是过敏性皮炎的高发季节,容易引起脸上长痘、皮肤瘙痒、轻微脱皮等不适。若能避免较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少吃发物,对预防春季皮炎会有帮助。</P>
<P>  养护阳气还可以经常按摩、艾灸督脉和百会穴等,对预防冬春季传染病和强壮身体有益。督脉位于人体背部正中,为诸阳之会,在中医学当中被认为是总管全身阳脉的经脉,称之为“阳脉之海”,也就是说人体全身的阳气都要汇聚到督脉中去。百会穴,正位于人头顶的部位,可以说是人体阳气最充盛的部位。</P>
<P>  舒畅情志以养肝,勿躁勿烦</P>
<P>  现代社会,中年人由于生活、工作压力大引起的心理疾患越来越多,老年人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也很常见。人的情绪变化和精神疾病也与季节和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秋冬季情绪容易低落、抑郁,春夏季容易亢奋、急躁。冬末春初的时候,天气变化大,有的人会睡眠不好、胸闷头晕、精神不济、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等等,不但体虚的人容易生病,有旧疾的人也可能复发。春天也是精神病发病和复发加重的红色预警期,如俗话所说的“油菜黄,癫子狂”。</P>
<P>  中医学认为,就五脏来说,春季属肝,肝具有主持人体疏通宣泄气机、调节精神情志和主藏血的重要功能。春季易使肝旺而影响情绪,肝气郁结就闷闷不乐,肝火旺盛就急躁易怒。郁怒伤肝还会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使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致病。中医常说,“怒伤肝,思伤脾,气生百病。”就是这个道理。如,人生气发怒的时候气血上冲,血压升高,有的还会出现脑出血和生命危险。像《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心胸狭窄,经常生气,最后因大怒丧命。因此,春季养生要顺应肝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养肝又首当舒畅情志,防止避免情致疾病的发生。中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心态应该是逐渐平和,忌躁勿怒。任何事物就像硬币总有正反面,凡事多往好的一面去想,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可以改变我们的认识。改善不良情绪的最佳方法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怀,可约上亲朋好友外出踏春赏花、游山戏水、散步练功等,以此陶冶性情,会使气血调畅,精神愉悦,忘却烦恼。</P>
<P>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冬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睡前用热水洗脚,也有促眠作用。对有精神疾患的病人要提前进行季节性防治,避免精神受刺激,使病人能顺利度过精神疾病的多发季节。</P>
<P>  养肝护肝还可以常按摩肝经的太冲穴。头昏脑涨时,太冲穴会让我们神清气爽;当我们心慌失眠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志定神安;当我们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心平气和。揉太冲穴,从太冲穴揉到行间,将痛点从太冲转到行间,效果会更好一些。</P>
<P>  食宜平补以健脾,减酸增甘</P>
<P>  我国有冬季进补的保健习惯,往年南方盛行的膏方近年在北方也开始悄然流行。寒冬季节,人们会多吃羊肉、狗肉等温补食物,然而冬末春初以后,无论是饮食还是药膳都宜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健脾,大补的药物和食物可逐渐减少。这时就可选用清淡温和的中药材来疏肝养血、补益中气,例如枸杞子、黄精、沙参、西洋参、麦冬、黄芪、当归等,这类药材有帮助养肝、补足体内阳气的作用。</P>
<P>  中医学认为,因酸味入肝,摄入过多,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这也正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甘味入脾,最宜补益脾气,脾健又辅助于肝气。故春季进补应如唐代医圣孙思邈所说:“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为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这里所谓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在这些食物中,首推大枣和山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山药或大枣,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将大枣、山药、小米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几率。而春天养肝适合以补血方法,所以像葡萄干、龙眼干、糯米甜糕这类补血、健脾胃的食材,都是适合春天养肝血的佳品。</P>
<P>  冬春季也是消化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如1987年底至1988年3月间,上海发生的甲肝暴发流行,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每年的春节一过,甲型肝病患者就开始上升,主要原因一是到了流行季节,二是春节期间人们在外就餐、旅游、逛庙会吃小吃、走亲访友的机会增加,感染甲肝的机会也随之增加,肠炎、痢疾也容易发生。多吃大葱、生姜、大蒜、韭菜等辛温食物,既能起到祛阴散寒,促进阳气生发,又有杀菌消炎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作用。立春前后,这个时期的葱、韭菜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现代药理认为,芳香食物能刺激汗腺,以发汗解表,促进消化液分泌,还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但是有胃炎和消化道溃疡的人,应少食这些刺激性食物。另外,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春季多风干燥,很多人常被咽喉疼痛、口臭、便秘等“上火”的症状困扰,此时适当多吃点养阴润燥的食物,如蜂蜜、梨、香蕉、百合、冰糖、甘蔗、白萝卜等,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P>
<P>  健脾养胃可常揉按足三里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的作用。&nbsp;</P>

Copyright © 1998-2008  学院网站.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长江路80号 邮政编码:473004